(视频:强直的病因)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,但对本病的明确认识却是最近20年左右的事。1691年爱尔兰医学生Conner首先描述了本病。1893年Becheter首次报道本病,随后1897年Strumpell及1898年Marie相继详细报道了本病,故历史上本病曾用他们三人的名字命名。1901年GlaserF发现本病多见于男性。本病特征性的骶髂关节炎,直至1934年才有报道(WalterKreb)0由于以前对该病的认识不充分,曾有过许多命名,如变形性脊柱炎、关节强硬性脊柱炎(spondylarthritisankylopoietic)、骨化性骨盆部脊柱炎、脊柱关节强直、青春期脊柱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、类风湿脊柱炎,而以后两种流传最广、影响最大。 1963年国际抗风湿联盟会议确定命名为“强直性脊柱炎”,以代替类风湿脊柱炎,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。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发现该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(HLA-B27)强相关以来,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深入。1973年LeeSchlosstein(美国)和Derek-Brewerton(英3报道,本病多数患者属HLA-B27型。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,此发现促进了组织相容抗原在其他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。1982年《希氏内科学》第16版将本病和类风湿关节炎分开描述,而在强直性脊柱炎标题中仍保留类风湿脊柱炎,但在正文列举6点说明此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一个病。 同年我国第一次风湿病专题学术交流大会上采用这一名称。1987年《中华内科杂志》发表“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一个病”的评述,标志着我国对本病认识的深化和重视。文中指出“今天仍称强直性脊柱炎是‘类风湿脊柱炎’或‘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枢型’完全是错误的。历史上用过的‘类风湿脊柱炎’一词,应予抛弃”。并指出X射线检查骶骼关节有助于鉴别。即或类风湿关节炎偶尔也可侵及骶骼关节,但其分布是单侧不对称性,强直性脊柱炎多为双侧对称性;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表浅,而在强直性脊柱炎则表现深厚;类风湿关节炎骨强直少见,即或有,也是呈节段性,而强直性脊柱炎骨强直多见且广泛;类风湿关节炎骨硬化程度轻或不存在,而强直性脊柱炎呈中度至重度。时至今日,由于本病独特的发展过程,全世界已普遍公认,此二病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。 自1973年发现HLA-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强相关以来,医学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逐渐深入,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虽然目前对本病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,但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,医学家将揭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,从而寻找出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