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评估病情一般做哪些检查? 1、HLA-B27、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; 2、骶髂关节X线及CT:了解骶髂关节破坏情况;脊柱X线:了解脊柱骨桥形成; 3、超声检查:评估肌腱端炎(关节疼痛、足跟疼痛时); 4、MRI检查:检查骶髂关节和脊柱是否有炎症性改变。 |
强直性脊柱炎复查查什么? 1、强直性脊柱炎/脊柱关节炎初诊患者开始治疗后应该在一个月左右到医院复查一次,如果没有特殊异常,可主见拉长检查间隔时间,以后2-3个月复查一次。 2、主要复查项目包括: ①常规检测:血、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②炎症水平:血沉、C反应蛋白(CRP) |
用生物制剂要完善哪些检查? 1、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:是否有肝炎、结核等病史,身边是否有人患上述疾病; 2、化验检查:排除乙肝、结核等相关化验; 3、放射检查:包括肺部X线及CT。 |
如何自我检测药物的副作用? 1、肠胃道: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皮质激素类药物需要小心肠胃道副作用。如果发现大便异常,化验提示潜血阳性,则可能有消化道出血,应及时就诊; 2、心血管: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,需要警惕心血管事件的风险。存在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应告知医生,便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; 3、肝功能: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、柳氮磺吡啶或甲氨蝶呤等药物者,应定期检查。如果出现谷丙或谷草转氨酶异常者,应及时就诊,部分患者需要停药或服用保肝药; 4、肾功能: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、柳氮磺吡啶或甲氨蝶呤等药物者,应定期检查。出现尿素氮、肌酐异常者,应及时就诊,必要时需要停药。 |
接下来会陆续更新风湿免疫科常见的检查项目的指标及意义 |
本帖最后由 -左 于 2019-8-29 16:28 编辑 1、红细胞沉降率(ESR) ESR简称血沉,是测定体外抗凝血中红细胞单位时间内沉降的距离,具有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临床价值。 【相关项目】C反应蛋白、抗核抗体、类风湿因子。 【标本要求】静脉采血 【参考区间】 ①<50岁:男性<15mm/h,女性<20mm/h。 ②50~85岁:男性<20mm/h,女性<30mm/h。 ③>85岁:男性<30mm/h,女性<42mm/h。④儿童<10mm/h。 【临床用途】 主要应用:用于提示感染、炎症、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;协助诊断和监测颞动脉炎、系统性血管炎、风湿性多肌痛或类风湿关节炎。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健康人,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区间不同;怀孕3个月~产后1个月、小儿和老人均可偏高。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虽常提示疾病状态,但不能指明具体疾病。反之,红细胞沉降率正常,也不能排除疾病。不建议对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做红细胞沉降率筛查。 红细胞沉降率增高时,须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纬果具体分析。炎症时,测定C反应蛋白更快捷,但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更为简便。 增高:见于各种炎症、急性细菌感染、贫血及恶性肿瘤、严重创伤、大手术后、心肌梗死后3~4日、慢性肾炎、严重肾病、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、组织损伤、自身免疫病、多发性骨髓瘤、巨球蛋白血症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肝硬化、动脉粥样硬化、糖尿病、黏液性水肿、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、高纤维蛋白原血症、使用药物(如头孢菌素、吲哚美辛、口服避孕药、右旋糖酐、甲基多巴、青霉胺、普鲁卡因胺、茶碱、维生素A)等。霍奇金病化疗后,如红细胞沉降率持续增高则可预测复发。 减低: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白细胞极度增高、低纤维蛋白原血症、充血性心力衰竭、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和镰形红细胞,以及使用阿司匹林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、脱氢皮质醇、奎宁等。 |
2、C反应蛋白(CRP) 在组织损伤急性期,肝脏合成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,这些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蛋白,其中,由肝脏合成的CRP变化最为显著,对炎症最灵敏,可作为疾病急性期的一个诊断指标。 【参考区间】<10mg/L。 【临床用途】主要应用:检测系统性炎症过程、评估感染、抗生素疗效,鉴别感染性疾病的活动性和非活动性。 (1)炎症时变化:CRP反应早于临床症状(包括发热)。出现急性反应后,CRP浓度6~12h迅速增高24~48h高峰,>100mg/L见于严重创伤、严重感染(脓毒症)等。肝病者,CRP反应可能不明显。 CRP与血液白细胞数存在正相关,在疾病发作时,CRP早于白细胞数而增高,恢复正常也快。CRP与胆固醇同时増高,患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9倍,但评估心血管疾病(CVD)风险时,不用CRP试验,而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试验(hs-CRP)。 CRP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,可用于肝癌与肝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。 (2)区分活动性非活动性疾病: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溃疡性结肠炎;监测风湿性疾病和评估抗感染治疗;确定早期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、血栓形成和肺炎;并区分感染和骨髓抑制排斥反应。 (3)疾病监测:术后监测CRP水平有助于识别意外的并发症。血清CRP浓度持续增高常表示感染未能控制预后严重。CRP是非特异性试验,故检测结果必须结合完整临床病史。 增高: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、急性风湿病,肺炎、肾炎、恶性肿瘤、急性感染、败血症、外伤和组织坏死、心肌梗死、多发性骨髓瘤、结核病等。 |
3、红细胞计数(RBC) 血液红细胞数量分析是血液常规检查项目之一,主要用于贫血等疾病的诊断。 【参考区间】成人:男性(4.09~5.74)×10^12/L,女性(3.68~5.13)×10^12/L;新生儿:(5.2~6.4)×10^12/L。 【临床用途】主要应用:用于造血系统(尤红细胞系统)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筛查。 健康人因年龄、性别不同,红细胞计数可不同;新生儿、高山居民等可生理性增高;女性低于男性;正常怀孕妇女较低。如红细胞计数异常时,应进一步查找原因。 减低:临床最常见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疾病:缺铁性贫血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等各种贫血、白血病、大量失血(如产后、手术、创伤后)、慢性失血(如寄生虫病)、出血性感染、慢性炎症等。 增高:见于肺源性心脏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严重脱水、大面积烧伤、慢性一氧化碳中毒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;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 物、肾上腺皮质激素类、庆大霉素、甲基多巴等影响。 |
大家化验单什么的也可以加微信:qiangzhi120发给左老师看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