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药物的副作用,系指服药者因服用某种药物而诱发的不良反应,如各种自觉症状或通过化验检查发现的异常变化。 各种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不尽相同,总的有以下几类: (1) 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,表现有丘疹、斑丘疹、荨麻疹、水疱、粘膜糜烂、固定性药疹、红皮病、剥脱性皮炎及药物热等。 (2) 胃肠道反应表现纳差、呃逆、恶心、呕吐、上腹部痛,严重者出现消化道溃疡、出血、甚至穿孔等。 (3) 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、白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。 (4) 水钠潴留出现浮肿、尿少、头晕、头痛、高血压及心悸等。 (5) 听力障碍表现耳鸣、听力下降、眼球震颤。 (6) 肝功能损害如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增高,黄疽甚至急性中毒性肝炎。 (7) 肾脏可引起间质性肾炎、肾乳头坏死、肾功能异常、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升高以及尿常规检查发现血细胞、管型或蛋白尿等。 (8) 神经系统可引起头晕、头痛、耳鸣、周围神经炎、味觉异常或无菌性脑膜炎。 上述副作用可用以下方法减轻或防治 (1) 为了预防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,非甾体抗炎药物都应在饭后即服,切忌空腹时服用。 (2) 有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时,加用抗酸药如胃舒平或胃速乐,有可能减轻症状。但会降低抗炎药的疗效,一般不宜采用。目前许多药物做为栓剂使用可明显减少胃肠道反应。 (3) 有轻度过敏反应者,如轻度皮肤瘙痒或皮疹等,可加用扑尔敏、赛庚啶或息斯敏等,但症状重者应停药。 (4) 诱发高血压或浮肿时,可加用小剂量利尿药或换用其它抗炎药。 (5) 用药期间发现肝、肾或血液系统损害时,应立即停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