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类风湿因子正常值 类风湿因子(rheumatoidfactor,RF)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,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。RF最初由Rose等(1984年)在类风湿性关节炎(RA)患者血清中发现。RA患者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,在变性IgG或EB病毒的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。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,但也有IgG类、IgA类、IgD类和IgE类。检测RF的方法很多,常用的有胶乳凝集试验和ELISA法,胶乳法主要测定的是IgM类RF;ELISA法则可用于测定不同Ig类别的RF,而且还可实现定量检测,较有实用价值。 类风湿因子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、多发性肌炎、硬皮病、恶性贫血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自身免疫性贫血、干燥综合征、慢性活动性肝炎、结核病、亚急性心内膜炎、高丙球蛋白血症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冷球蛋白血症、白血病、亚急性心内膜炎及75岁以上的老人。 类风湿因子正常值:乳胶凝集法<10为阴性;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<20为阴性;免疫比浊法为<30。 2抗“O”正常值 抗链球菌溶血素“O”测定(AS0)抗链球菌溶血素“O”简称抗链“O”,是身体针对A族链球菌溶血素“O”产生的抗体。通过测定血清中的抗链“O”效价可判断病人有无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。抗链“O”增高见于风湿性心肌炎、心包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急性肾小球肾炎、急性咽炎、扁桃体炎、脓疱疮、A族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、菌血症、心内膜炎、脑膜炎等。 抗链“O”正常值:免疫比浊法<200;胶乳凝集法<400。 3C反应蛋白正常值 C反应蛋白简称CRP,是人类急性反应蛋白,没有特异性,在很多疾病诊断上仅作为辅助判断依据。另外,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P不仅是炎症标志物,本身直接参与炎症过程。C反应蛋白异常的意义与血沉相同,但不受红细胞、年龄等因素的影响,是反映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。 1.正常参考值≤10mg/L。 2.增高常见于以下情况: (1)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,活动期明显增高。 (2)各种细菌感染,如化脓性炎症、细菌性肺炎等。 (3)恶性肿瘤及外伤和组织坏死、心肌梗死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。 4红细胞沉降率(ESR)正常值 红细胞沉降率(ESR)正常值简称为血沉测定。血沉是指RBC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。在许多病理情况下,血沉可明显增快。但血沉属非特异性试验,其结果与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,才有一定参考价值。 正常参考值: 1、魏氏法 <50岁:男性0-15mm/h,女性0-20mm/h; >50岁:男性0-20m/h,女性0-30mm/h; >85岁:男性0-30mm/h,女性0-42mm/h; 儿童:0-10mm/h 2、潘氏法 成人: 男性0-10mm/h; 女性0-12mm/h (注:其中魏氏法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方法) |